close
▲每逢小一新生入學,校園裡總會出現許多和爸媽難分難捨的場面。(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趙于婷/綜合報導
暑假即將結束,每逢小一新生入學,校園裡總會出現許多和爸媽難分難捨,甚至大哭的場面,對此,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指出,六歲以上要進入小學的孩子,仍有晚上睡不著,一早起來頭暈、肚子痛、拉肚子等症狀,不想上學或不想離開家的情況持續一個月以上,仍找不出焦慮原因,建議家帶小朋友就診評估。
對很多家長來說,孩子進入小學代表小朋友邁入另一個人生的階段,值得期待,卻又擔心他們不習慣學校作息,蕭醫師表示,很多媽媽都發現,寶寶七月個大後就變得很黏人,去哪裡都要跟,連關門上個廁所都會引發一陣大哭,但七個月大到六歲的孩子,有「分離焦慮」屬於正常發展階段的反應。
▲家長可以提早陪孩子熟悉學校的環境。
所以當小小孩三歲要上幼稚園小班時,大多數反應是第一天高興,第二天還OK,第三天就吵著肚子好痛、不要上學之類的情況,蕭醫師建議,應該先瞭解孩子在學校是不是發生甚麼困難或者最近家庭環境有無明顯且重大的變化?尤其容易焦慮的孩子,離開學校越久,越難再回去上學,一旦必須復學也會變得更焦慮。
蕭醫師提醒,父母應了解自己孩子容易緊張的個性,與其拿其它可以適應的孩子來比較或是測試他們的底限,不如運用以下四個妙招來安撫並協助幼齡子女適應環境。如果使用這些策略,小一新生嚴重到產生「分離焦慮症」的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因材施教」格外重要,家長越了瞭解孩子的個性和特質,越能協助孩子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幫助他們度過適應期。
【四招擺平分離焦慮】
1.提早陪孩子熟悉學校的環境
開學前一到兩週可以到學校晃一晃,一起陪孩子野餐、打球、吃孩子愛吃的食物等有趣的、輕鬆的活動,連結學校情境跟開心的感覺,在還沒有成為小一新生前先熟悉及適應環境。
2.避免孩子產生無法預期的焦慮
讓孩子知道媽媽會出現的時間,並在說好的時間確實出現,甚至早一點現身。
3.父母漸進式的陪伴與漸進式的退出
針對焦慮症狀較嚴重的孩子,一開始不妨整節課都讓孩子能看見家長,甚至也可以坐在教室的最後一個座位,讓他們一回頭就看見媽媽,讓小孩安心後,慢慢轉到窗邊、慢慢隔一節下課再來,慢慢中午或是下午再來。
4.提供放學後的正向連結
例如「放學時,媽媽可以帶什麼東西來找你?」 如最愛的布偶或吃的東西,下課後去溜滑梯之類的活動,讓小朋友對結束課堂後的時間能有開心的期待,以減少分離焦慮,也可以更快的度過這段時期。
散步1分鐘~1小時看身體奇妙變化
女友猶豫把你介紹給朋友的9原因
抓寶矯正脊椎側彎!網:太有才啦
洗菜去農藥醋、小蘇打、水哪種好?
塗萬金油治早洩男大生險「爛根」
奇蹟「檸檬水」治癒身體7症狀!
純萃喝遭星國下架食藥署:免驚
掏耳、挖鼻、摳肚臍都是壞習慣!
女伴不失望!男學會8招床上久一點
養胎≠長肉孕期體重控制計畫書提案
每日5妙招讓你看起來更年輕!
四物湯會催生肌瘤?氣血虛才可喝
研究證實!澎湖風茹茶可抗癌
女生最性感的10瞬間...讓人想撲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